人民政府工作计划汇报

2020-07-04 15:05:56

人民政府工作计划汇报

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五”时期既是非常难得的黄金发展期”还是不可忽视的矛盾凸显期”从发展机遇看。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大趋势不改变;国经济依然处在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家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在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向中部地区倾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打造省会经济圈,对合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借助创新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市已经基本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市上下奋力崛起、勇当先锋的氛围日渐浓厚,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面临挑战看,国际竞争、国内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压力加大;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相互交织,形成更加复杂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抢抓一切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奋力实现超常规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五中全会精神,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力争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5%;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年降低20%。经过5年奋斗,把我市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实施“五”规划中,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高强度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信息化、标准化、资源集约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建成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增强支柱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支撑作用,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围绕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协作,错位发展,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积极培育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区域性要素市场中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以及文化、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强化县域工业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经济、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梯次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市为核心、县城为副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建设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科技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节约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倡导生态消费,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体制和机制,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增强发展动力。立足“东向发展”思想观念、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和互动发展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招商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优化贸易结构,支持和引导地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培育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提升形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完善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总体思路,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手笔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构筑“1个主城、4个副中心、1个新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逐步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城市的演变,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肥铁路枢纽改造和合淮阜、合六、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合肥新港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合肥新机场。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立体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水、电、热、气等设施,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人居环境最佳城市,实施高品位绿化,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扩大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政府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建设,建设“信用合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推进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切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年的主要工作年是五”开局之年。对于顺利实施“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采取强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围绕以上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突出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户、超50亿元2户。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工业,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力争完成140亿元,重点推进“121”工程,实施好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联合利华工业园、江汽轿车、美的天威保变、乐凯工业园、佳通全钢子午胎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出台《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导向目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大批“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

二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以规划示范、村镇建设、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公用事业和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按照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要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先进制造业、城市配套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做精、做强城市配套服务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构建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推进集约型养殖小区建设,组织实施“千场百区”工程,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坚持产业为先、生态并重,提升苗木花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小区建设,扩大专业菜地、反季节和精细蔬菜基地面积,做大做强西甜瓜、草莓等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创牌工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组织引导和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组织实施“整村脱贫”项目。推进城乡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规划对接、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人才对接,加快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供气、环保、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继续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洪保安和节水灌溉能力。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村村通混凝土路”工程。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发展改革试点镇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路子。认真分解落实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落实政策支持措施,出台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25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领头创办企业,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试点市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70亿元,增幅达到27%以上;加快信息产业与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应用软件,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续办好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扩大合肥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试点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投资力度,争取新开工10至15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至15亿元,推动示范区尽快成规模、出形象。加大创新型试点市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和人才工作,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热门关注

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初中生物个人教学计划(最新3篇)

工作计划

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工作计划

英语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大全

工作计划

公司工会2022年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2022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街道办2022年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2022年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3篇

工作计划

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4篇

工作计划

最新保险员工个人工作计划5篇

工作计划

2022保险个人工作计划5篇

工作计划

2022森林防火工作计划(完整3篇)

工作计划

2022大班下学期工作计划(精选4篇)

工作计划

2022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工作计划

法律进学校工作计划(实用模板3篇)

工作计划

乡村振兴的工作计划新版4篇

工作计划

2022局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精选3篇)

工作计划

单位2022年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推荐3篇)

工作计划

2022春季幼儿园教研计划(大中小班)

工作计划

2022年关于加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2篇

工作计划

2022年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计划

2022年护士节活动方案(精选3篇)

工作计划

2022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计划

党组书记巡察反馈整改工作方案

工作计划

首页

我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