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工作总结3篇

2022-05-30 12:48:00

        时间一晃而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总结,可以就以往的工作好好做一下总结。下面是好文100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3篇,希望大家会喜欢。

QQ截图20220530124855.jpg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一)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路子,逐步形成了“政府带动、基地承载、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格局,各项农业产业实现稳步发展。

一、立足优势抓特色

一是抓产业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相对集中”的原则,紧紧围绕“1+N”产业体系,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和气候条件,下定决心打造“稻香田园”“花香果园”“养殖庄园”三大优势产业基地,持之以恒发展方竹、水稻、大雅柑、杨梅、枇杷、金秋梨和生猪产业,找准最适合自己、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品。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8个,年出栏生猪可达3万头以上;完成方竹种植12000亩;发展水稻10600亩,每年完成粮食产出901万斤,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为农户带来收入2703万元;发展大雅柑3200亩,实现挂果500亩,每年带动32户群众实现收入200万元,预计丰产期后将带动450户农户实现收入2560万元;发展杨梅500亩,每年带动102户群众实现增收125万元;发展金秋梨500亩,每年带动81户群众实现增收600万元;发展猕猴桃1200亩,每年实现收入1920万元;发展枇杷800亩,预计丰产期后带动200户农户实现收入1200万元。二是抓品牌特色。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积极鼓励村集体、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商标和申请无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创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目前,**镇**村生猪养殖场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社区和**村生态大米、**村大雅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产业。

二、农企合作增效益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按照“一业一企”的思路,积极与县粮油公司沟通协调,在水稻种植、大米收购方面给与支持和帮助,带动全镇水稻产业发展。二是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行“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做好动员群众、技术推广、土地流转、组织劳力、能人培训、抚育管护等工作,带领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雅柑、枇杷、金秋梨等特色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水稻、方竹、大雅柑、杨梅、枇杷、金秋梨等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19个;邀请7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养大雅柑、枇杷、生猪、猕猴桃、金秋梨等本地种养殖能人28人,通过宣传媒体开展稻田、大雅柑、杨梅等农业产业宣传16期次。

三、创新机制强保障

一是推行“三个一”工作方法。一个产业由一名分管领导主管、一个站所牵头负责、一个专班组织实施,镇党委政府班子领导、站所分别挂钩联系相关产业,及时研究帮助解决联系村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推行“三优先”工作办法。对农业产业相关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实行优先提供技术指导、优先提供基础设施、优先提供资金扶持。近年来,**镇为支持各类农业产业发展,累计完成“旱改水”4800亩,硬化产业公路6.7公里、产业道路3.3公里,修建“五小”水利工程112件。三是推行“两主动”工作机制。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建设力度,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吸纳到村级党组织中来,制定村级党组织产业发展职责任务,主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组织群众分别前往四川省眉山市大雅柑种植基地、永善县枇杷种植基地等进行现场参观、实地考察,让群众充分看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激发群众发展动力,形成党组织主动牵头、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镇虽然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特色品牌创建不够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镇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今天的会议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对标查找差距,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汇报完毕!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二)

首先,我谨代表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47万老区人民对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来桑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将我县现代农业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围绕“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升级“XXX”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山区现代农业,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止目前,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9万亩,年产值4.61亿元;大鲵驯养量达到61.3万尾,年产值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近5万亩,年产值6000万元;落实烟叶种植面积4万亩,年收购烟叶10万担,实现农民收入1.5亿元;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油茶8.5万亩、珍贵树种1.5万亩、三木药材6万亩。

(二)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全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认定产地面积30.45万亩。2014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45%,基本实现了全县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建立了蔬菜、茶叶、水稻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片13个,推广面积达11万亩。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建设,“XX云雾”、“XX红”、“天子银毫”等品牌多次在全国、全省评比中获奖,“XX萝卜”成功申报为地理标志产品,大湘西魔芋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已进入国审程序。同时,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农博会,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特色农副产品,展示了XX农业品牌形象。

(三)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19家,并成立了蔬菜、茶叶、大鲵产业专业合作社联社。全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98家,其中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19家,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4亿元以上。发展家庭农场27家,种养大户583家。农产品营销方式逐步多样化,全县有农产品实体营销店38家,网上交易平台8家,并选址在洪家关筹建白族电子商务一条街。XX萝卜远销港澳市场,大鲵产品走俏上海、广东等地,邹裕茶油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

(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直接带动28万农民增收,户年均增收1800元;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92亿元,同比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19元,增长11.7%。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列为迎接“两高”时代的战略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蔬菜、大鲵、茶叶、烟叶、林业五个产业建设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尽职尽责,切实推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每季度调度农业发展达到两次以上,适时出思路出措施,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良性机制,在组织领导上,从县四大家选派领导干部分头抓产业。在干部使用上,充分考虑干部抓产业的能力、作风和实绩,逐步树立了“产业上则干部上”的用人导向,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产业的良好局面。在督查考核上,将主导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涉农部门和乡镇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有效提高了基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强化财政投入,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全县五大产业奖补,奖补内容涉及到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品牌建设、工作主体等各个环节。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生态、有机、富硒生态环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培育和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制定主导产业生产标准并加以推广运用,提升全县农业发展水平。

(二)科学规划,重点扶持。根据我县实际,通过总结经验和实地调研,逐步建立了“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实施方案”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计划体系,做到了产业发展有的放矢。一是立足县情,围绕优势定规划。结合我县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精心编制了大鲵、蔬菜、茶叶、烟叶、林业经济等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全县产业在基地、主体、品牌、营销等方面实现同步有序推进,使全县蔬菜产业形成高山、加工、城镇蔬菜三大板块,分高、中、低海拔梯次推进;大鲵产业重点抓好市场营销、质量安全、产品加工及主体培育;烟叶产业通过提质增效,稳定规模,巩固现有官地坪、龙潭坪两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茶叶产业初步形成“一园一带一片”格局;林业产业重点发展油茶和珍稀乡土树种。二是精准发力,围绕需求定计划。找准产业发展短板,着力解决产业片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编制好产业年度实施计划,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产业发展。2015年,全县构建的白石高山蔬菜片区、空壳树烟叶轮作片区、陈家河蔬菜加工片区进展顺利;拟发展10万尾大鲵、1万亩蔬菜、1万亩茶叶、3万亩林业经济、10万担烟叶,这些计划均已落实到相应的乡镇、片区和经营主体。三是跨年实施,围绕目标定任务。按照“当年安排、次年实施”的思路,根据年度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分配工作任务,各部门按照既定计划、方案组织项目申报,避免项目二次调整,使扶贫规划定在哪里,部门资金就投向哪里,收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凝聚了产业发展强大合力,为推进贫困片区整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按照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了“整合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让产业片区基本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工作思路,对产业片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投入、集中投入,既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又有效解决了以往资金分配“撒胡椒面”等问题。2014年和2015年,县政府分别整合县直15个部门和经营主体资金1.77亿元、3.15亿元,用于推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主的主导产业建设,使项目资金发挥良好的集聚效应,形成精准扶贫“四基”联动的良好效果,实现了贫困片区自我良性发展。涌现出官地坪镇会马洛村这种通过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年度发展烟叶800亩,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的整村脱贫致富典型。

(四)创新模式,提质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成功地探索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一是“烟菜轮作”模式。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在加强主导产业烤烟种植的同时,进行农业产业配套、转变种植方式,构建起了“烟—菜”循环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烟叶采烤后的土地闲置期,实行烟菜轮作,将采收后余下的菜茎叶作绿肥,既改良了土壤肥田,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县已推广“烟菜轮作”4000亩,亩年均增收1200元。二是“反包倒租”模式。即群众将承包的集体土地转包给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再租给有能力种植的专业户,出让土地群众通过为合作社或专业户务工获得收入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在空壳树乡实施“反包倒租”试点,该乡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其中发展烟叶800亩,产生经济效益670万元,带动5300名群众增收。三是“农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洪家关乡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旅融合”试点,围绕旅游发展现代农业,提升营农效益。初步建成以6亩大棚生态餐厅,200亩有机果蔬基地、采摘园、稻田公园,200亩有机茶叶示范基地,白族农家客栈等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生产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科普、餐饮旅游于一体,成为XX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整合资金,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坚持“整合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让产业片区基本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资金对产业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集中配套,使基地内的农业综合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完善链条,共享产业发展效益。积极引导各种经营主体科学分工、协作发展。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构建基地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定单生产,提升农民抵御风险能力。二是抓好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逐步规范合作社运行,积极引导发展家庭农场,努力把种养大户培养成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我县主导产业生产基地的核心组织和力量。

(三)搞好服务,打造产业推进团队。一是抓好土地流转,积极推广土地“反租倒包”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二是扎实抓好技术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培养一批职业农民。三是着力抓好销售,积极了解市场行情,准确预测并发布信息,积极牵线搭桥,加大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同时着手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引进战略投资商,解决我县产业发展资本不足和市场开拓难等问题。

各位领导,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兄弟区县发展成效相比,与本县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努力争取我县现代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三)

2006年,我市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项目为抓手,以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目标。

一、基本成效

1、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4亿元、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4.5亿元、增长7.44%,农民人均纯收入4422元、增长8.6%。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面积和产量同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406.18万亩、比增0.81%,总产142.09万吨、比增0.58%;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98.89万亩、比增1.68%,总产116.94万吨、比增0.9%;茶叶面积47.9万亩、比增1.48%,总产3.56万吨、比增3.4%;水果面积84.5万亩、比增2.8%,总产57.4万吨、比增5.9%;蔬菜播种面积138.7万亩、比增1.9%,总产153.57万吨、增长2.9%;食用菌栽培5.3亿袋、比增3.2%;总产量26.4万吨(鲜品)、比增4.8%。

2、龙头企业带动明显增强。去年全市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上年的50家增加到72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2.11亿元、比增17.04%,带动农户60.4万户、比增12.5%;带动基地种植面积295.5万亩,比增13.7%;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收入17.28亿元,比增14.77%。同时,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有较大的发展,上年底全市农村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729个。农村经纪人领取资格证216人。

3、农产品品牌认证力度加大。去年全市已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三品”认证41个,比上年增加28个,增长215%,占全省新增“三品”总数的21.2%。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7个。同时,我市茶叶在北京2006年首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会上摘取了43枚奖牌,其中金牌8枚,获奖总数占全国的1/4强。此外,武夷星 “武夷大红袍”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为全省获此殊荣的3个产品之一; 我市菇类产品商标“菇乃乃”,首次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楠木林”巨峰葡萄在中国第五届优质葡萄擂台赛上获“安全优质奖”,并获“2008年奥运会专用果品证书”。

4、农业科技服务成效明显。去年全市自主选育的优Ⅰ316等10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通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数量之多位居全省各设区市之首。去年全市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10个,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等100多项。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水稻品种优质率达88%;主要农作物病虫短期测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中、长期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

5、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去年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共争取市级以上农业专项资金3966万元,比上年增加758万元,增长23.6%。全面完成了商品粮基地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续建工程、市本级重大植物疫情防控视频系统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使农业基本装备、生产条件,农村家居生活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6、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去年共组织参加了 “5·16”武夷旅游贸易洽谈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门贸洽会、“10·19”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11·18”漳州花博会等展销、展示和贸洽活动,向外推出农业投资项目300多项次,共计完成与外商签约投资农业项目36项,投资总额7.7亿美元,利用外资5.1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5项,总投资3.65 亿美元,利用外资2.43 亿美元。同时,我局还完成市本级创业竞赛招商引资企业项目21个,其中新企业17个,旧企扩股增资4个,项目总投资5426万元,项目注册资金3246万元。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项目任务。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重点抓项目

1、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抓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一是组织邵武、武夷山、建阳、建瓯、松溪、顺昌、光泽和浦城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实施2005年度省级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完成总投资2023.9万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84万亩。其中邵武、武夷山、松溪、光泽4个项目在验收和综合评估中被省上评为优秀工程,其余4个项目被评为良好工程。项目建设后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推提高。如去年建瓯市房道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改善除洪面积1000亩,农田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5%以上,年增粮食生产能力86.4万公斤,增产值300多万元。二是组织建阳、延平和政和三个项目点实施2005年度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项目3个,完成总投资415.1万元,建成标准农田示范片7500亩,3个项目在竣工验收和综合评估中均被省上评为良好工程。此外,去年我局还积极协助烟草部门完成了2005年度全市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73个,完成总投资6515万元,使受益农田增加18.3万亩,受益农户增加3万多户。

2、围绕农村家居生活环境改善抓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去年全市争取上级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资金补助980万元,完成总投资3090万元,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314口。主要采取了五条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全市各级层层都成立了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同时,我局还先后以市政府的名义组织召开了两次全市性沼气工作专题会议,张明接副市长代表市政府给10个县(市、区)政府下达了项目建设责任状,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有力地促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二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扩大了沼气工程建设在农户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市妇联向全市农村妇女发出倡议,通过沼气示范户的现身说法和帮助农户比较计算建设沼气池的效益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调动农户建池的积极性,使沼气建设真正深入人心。三是典型示范。去年全市共建立沼气建设示范村63个。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市沼气建设的深入开展。如延平区王台镇溪口村上年建设沼气池50口,通过典型示范,去年该村又有80户主动要求建户用沼气池,并全部推行“一池三改”配套,成为延平区第一个沼气综合利用村,沼气入户率达80%以上。四是严把质量。在技术上,坚持把培养一支过硬的沼气技工建设队伍,作为严把沼气建设质量的首道门槛,去年全市通过以师带徒培训的方式培养了沼气技工336人。同时,坚持引进外地技工与培养当地技工相结合的方式,从江西引进了熟练技工64人,确保了去年全市户用沼气建设技工的数量和质量。在建设中,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组织施工,并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督指导,抓好质量建设与进度跟踪,确保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展。五是加强管理。在加强沼气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同时,重视加强建后的管理服务,指导县(市、区)成立了沼气服务中心、建立了沼气用户联系卡,为广大沼气用户的提供了建后的保障服务工作。

3、围绕农业节本增效增收抓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去年积极争取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的支持,在全市建立了3个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其中浦城和建瓯为部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建阳为省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共完成项目投资385万元,浦城和建阳共完成了8000个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工作,完成了100组“3414”早、中晚稻田间试验,向种植户发放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3万份,落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万亩。试点结果表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明显。浦城县农户实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亩节本增收在28-30元;建阳市农户实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亩节本增收在32-35元。建瓯市由于项目经费到位迟,去年刚完成2500个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部分土样速效N、P、K的检测化验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二)突出特色抓产业

1、扎实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根据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产业发展项目要求,去年全市茶产业完成新增规模投产项目5个,投资总额2060万元;新增在建项目2个,投资总额1100万元;新增开工项目3个,投资总额600万元;新增储备项目5个,投资总额4500万元。同时,在上年 “东方茶都”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去年9月份我市又在邵武建立了一家区域性的茶叶专业市场--邵武市茶叶交易市场,并在开业后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茶叶销售量就达到10万斤,实现营业额360万元。

2、认真开展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去年我市共组织开展了近10场重要茶事活动,主要有 “晋商万里古茶路起点”揭碑仪式、“浪漫武夷,风雅茶韵”活动、武夷旅游暨“大红袍”文化节、武夷岩茶“茶王赛”活动等。武夷山市还借在福州举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之机,首次在区外评选并授匾4家“武夷山大红袍放心店”,并成立了武夷岩茶福州推广中心。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市确立了以打“武夷山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带动和辐射全市其它茶叶品牌的共同发展,使我市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促进茶叶销量增加,尤其是武夷岩茶表现特别明显。

3、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围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要求,制订了农业部门服务企业的3条措施和4项承诺,并以积极支持南平享通、南平一春、邵武嘉德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为重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兑现服务承诺;二是引导企业增资扩股壮大茶叶特色产业。如京泰茶厂在收购建阳茶布有机茶基地后,又在建阳新建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建瓯龙兴茶叶公司新征300亩土地扩建企业;松溪日丰茶业公司开工建设新增年产200吨的蒸青绿茶生产线。三是引导外企到我市投资兴业。如去年就吸引了安溪最大的民营茶叶企业八马集团和上市公司福州大姆指食品集团等众多企业到我市重点茶区作投资考察,目前八马集团已与邵武高峰茶场达成了合作的初步协议。

(三)突出科技抓服务

1、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围绕推广农业“五新”科技成果抓示范服务。一是抓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服务。在全市建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点(片)238个,示范、辐射和带动农作物新品种种植面积380万亩;二是抓新技术示范服务。主要抓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栽培、无公害栽培、食用菌代用料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其中落实超级稻栽培技术43万亩,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44万亩,再生稻栽培技术31万亩,"两薯脱毒"栽培技术10万亩;三是抓新农药示范服务。在10个县(市、区)建立猎蝇、绿颖、好劳力、爱苗四种新农药和频振式杀虫灯示范点21个,比上年增加13个;四是抓新肥料示范服务。分别在建阳、浦城、延平等地建立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作物专用肥等三类肥料新品种示范点36个,辐射带动推广面积27万亩;五是抓新机具示范服务,去年在建瓯、建阳等地示范推广联合收割机、机动新型插秧机等新型农机具500多台。除此,在 去年“6·3”洪灾期间,我局迅速发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指导农民立即采取“五抢”(抢播、抢种、抢收、抢管、抢修),“五补”(早季损失晚季补、主粮损失杂粮补、田里损失山上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务农损失务工补)措施迅速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并争取到省级应急救灾种子7万公斤,救灾款110万元,指导完成洗苗扶苗44.5万亩,指导灾后及时改种农作物33万亩,从而确保了大灾之年农业没减产、农民没减收。

2、开展农业热线指导服务。“969155”农业服务热线,是我市农业部门转变作风,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热线服务窗口。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已经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去年全市“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共接待农民来电来访咨询农业科技指导服务2.1万人次。热线服务中心根据农户的需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解决生产技术难题5763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200多万元,增创经济效益2800多万元。同时,去年我局还开通了手机“农信通”短信服务,以发送农业信息短信的形式为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农业生产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去年共发送农业信息短信3.7万条。信息指导的效果明显,如去年因气候等方面的影响,我市暴发了1987年以来最大面积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害,但我们应用了反应快速的"农信通"短信指导农民迅速开展病虫害防治,减少了部署防治工作上的环节,使防治时机更加主动,防治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水稻病虫害发生重发年份,也没有发生大面积的“塌圈”和严重损失。除此,去年我局还与电视台联手制作了5期茶果蔬专题电视宣传片,利用《闽北日报》 “农事顾问”专栏,南平电视台“三农直通车”栏目,结合农事季节,刊登和报道农业专家撰写的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技术资料,时时提醒和指导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开展各种农事活动。

3、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以“农业科技进万家”为主题,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560期,培训推广农业“五新”科技243项,受训人数81286人次,其中培训镇、村干部3838人次,农民技术员7503人次,农民69945人次。组织市、县农技干部4617人次,开展科技下乡入户指导55748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26965册,赠送农业科技光盘12003片,编印粮油、茶叶、蔬菜等作物农事活动表13万份,发布技术信息18038条。完成初等农业技术教育8773人,“绿色证书”培训3291人、颁发“绿色证书”2896人,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202人。同时,我局还下派35名科技特派员挂点57个行政村(场),通过“一张联系卡、一张农事活动表、一本技术手册、一堂培训课”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除此,还牵头组织编写《蒸青绿茶综合标准》省地方标准,修订补充《武夷岩茶》国家标准。

(四)突出监管抓保障

1、积极开展“农资打假”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去年我局根据省、市农资市场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了种子、农药和肥料为主的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814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2037家次,整顿农资生产、经营市场638个次。抽检农作物种子标签679个,抽查农药标签1299个,抽查肥料标签191个;完成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208个,农药产品质量抽检171个,肥料产品质量抽检35个。共查处假劣农资案件295件,其中种子案件55件,肥料案件32件,农药案件208件。到去年底已结案273件,罚没资金63.08万元,挽回农业经济损失965万元。其中市支队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9件,罚没资金10.16万元。全市共受理农资质量纠纷事件94件,成功调解83件,帮助农民索赔资金140.92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的安全生产,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去年我市通过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监控试点,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教育收费一费制、村级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农案件责任追究制等减负“四项制度”,规范完善了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重点的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全市农民从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中直接受益6913.55万元,农民人均受益 30.73 元。其中:售粮直补946.22元、良种补贴236.56万元、购农机具补贴246.82万元、种粮农民综合补贴2222.95万元、财政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2606万元、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八大员”补贴 655 万元。除此,我局还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与中国人保南平分公司共同制定了《南平市开展水稻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率先在浦城县进行试点,落实水稻种植保险试点面积9.3万亩,使浦城县自然灾害常发的水稻田基本都参加了保险;落实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和职工医保、低保等工作,使全市国有农场农工减轻负担307.65万元,人均减负100元;使国有农场享受类似乡镇五统筹财政转移支付补助178.65万元。

3、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管理规范民主理财。一是全面推行村帐托管制。全市137个乡镇(街道)都实行了村帐托管制,实行村帐托管制的村达1609个,占村总数的99.7%。其中已配备电脑软硬件进行电算管理的乡镇有97个,占乡镇总数的70.8%,纳入电算管理的村达1140个,占村总数的69.6%,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村帐乡代理制度;二是开展村级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按省上部署,与组织部门等对全市村级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及时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了村级组织去年换届顺利进行。三是继续抓农村合作基金会后续清偿工作。去年全市累计兑付合作基金会存款55538万元,兑付率达99.2%万元;累计清收合作基金会欠款49104万元,回收率为79.7%,高出全省9.5个百分点。其中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收回各类借(保)款724万元;累计归还省上中央专项借款12372.47万元,占应归还本金的60.5%。有效促进了我市农村社会的稳定。

(五)突出联创抓党建

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把机关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服务“三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成效同出”,组织开展了农业系统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开展评选“五好”标兵和科站、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开展“挂村服务”和“结对济困”捐助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局“三个文明”的建设。我市农业“969155”服务热线,被省里评为第四届设区市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行业;2006年度我局机关及各科站办获农业部及省级表彰5次,共有15名干部获农业部及省、市各类先进个人表彰,占全局干部职工的20%。

2006年,我市农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遭受了强暴雨、台风、低温寒潮、秋寒等多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仅“6·3”洪灾,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35.91万亩,成灾面积79.71万亩;二是农作物大面积暴发病虫害。因气候因素影响,去年全市水稻累计发生病虫害面积320多万亩次,尤其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之广,发生量之大,是1987年以来最严重的。使水稻发生病虫害田块亩平均防治成本增加20多元;三是种粮效益下降。虽然去年国家种粮直补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危害加重、农资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提高、种粮效益有所下降,据抽样调查,早籼稻和中晚稻亩效益分别下降4.4%和4.7%。

2007年,是实施我市“十一”农业发展规划打基础的关键一年,我市农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为契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责任意识,努力完成20xx全市农村经济和农业工作各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热门关注

大学生2022年个人总结(精选多篇)

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汇报工作总结(精选5篇)

工作总结

2022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3篇

工作总结

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公司前台工作总结范文3篇

工作总结

县水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22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

工作总结

2022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大学生会计专业实习报告3篇

工作总结

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最新5篇)

工作总结

2022年银行柜员年度工作总结4篇

工作总结

2022年开展爱护环境活动总结精选8篇

工作总结

全国爱眼日宣传活动总结(优质10篇)

工作总结

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总结5篇

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履职工作总结个人3篇

工作总结

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3篇

工作总结

2022年世界无烟日禁烟倡议书4篇

工作总结

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总结最新多篇

工作总结

最新物业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党支部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优秀职员个人总结3篇

工作总结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3篇

工作总结

校园防疫工作总结报告3篇

工作总结

首页

我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