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统计局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

2020-08-31 19:00:01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1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5月21日至25日,根据省统计局农经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到**县**镇**村和**镇**村开展调研。这期间,我们在村里召开基层干部会议,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并且在每个村都随机走访了50多名村民,各填写50份《乡村振兴农村居民调查问卷》。

一、**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镇北部距离**镇镇区6km,包含7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966.7公顷。**村委会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公共设施相对完善,还附有加油站和酒店等设施。西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道路网较为体系。**村委会作为**镇镇二级中心发展村之依托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发展本村自身的优质水果和经济林种植,加强旅游度假以及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扩张。

**村委会有常住户数495户,常住人口2039人。乡村从业人员共1183人,其中第一产业866人、二三产317人。

1.产业发展情况:**村拥有耕地面积10503亩,主要种植福橙、香蕉、咖啡、番石榴等水果;专业种养合作社12个,大规模农业种植户28个,长安村和洋道村各自新建集中养殖场1处;**咖啡风情小镇坐落在**村委会侯臣村,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全村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数有40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和单位有51个,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有20户。

2.生态环境情况:**村委会全村的畜禽粪便利用率达80%,农田节水灌溉面积7915亩。全村共布置垃圾池16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月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45吨,使用化肥量为98.8千克/亩,农药使用量为0.62千克/亩。

3.乡风建设情况:**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在村民方使使用的地方,每个自然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布局形成各自的活动中心,并结合各个自然村的公共活动场地形成自然村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进行绿化建设。布置室外休闲和健身场地,新建商店、晒场、排球场、篮球场等公建。全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5个,图书室、文化馆7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7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年情况送礼次数约为20次。

4.乡村治理情况:全村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85%,一年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场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6场次,全村共有党员75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为62人。

5.生活水平情况: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新农合参保人数200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750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18人,留守老人2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为40%,其他大部分也是采取水塔进行集中供水,卫生厕所改建率为95%,公路100%通达,互联网普及率为90%,拥有大于60平方米的卫生室1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0户,巩固户9户,已有17户全面脱贫。

6.调查问卷情况:全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随机走访50名村民,其中男性34名,女性16名;小于20岁的1名,20-35岁11人,35-55岁15人,50-60岁16人,60岁以上7人;未上过学的6人,小学、初中分别为8人、19人,高中或中专13人,大专及以上的4人;有村干部5人,镇干部1人,村民44人;有36人知道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占72%,14人不知道,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的讲解;村民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分别有17人、12人、11人;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是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医疗方便了、工作机会多了和上学容易了,分别有41、18、10、10;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生活费用,有27人,占54%;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多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共28人,占56%;认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最多的是资金、土地和技术,分别有36人、27人、26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的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供资金扶持、提高收入水平;大部分村民希望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进行培训。

二、**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镇北部距离**镇区18km,包含4个自然村,乡镇区域面积950公顷,常住户数386户,常住人口1838人;**村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大部分为林地,全村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基本没有二三产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1.产业发展情况:**村拥有耕地面积2440亩,林地面积6700亩,主要种植橡胶、槟郎和瓜菜;农民合作社4个,粮食机耕、机收面积1600亩。

2.生态环境情况:**村委会全村的畜禽粪便利用率达40%。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月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0吨,使用化肥量为19千克/亩,农药使用量为0.6千克/亩。

3.乡风建设情况:全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4个,图书室、文化馆1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年情况送礼次数约为15次。

4.乡村治理情况:全村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100%,一年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场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4场次,全村共有党员48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为1人。

5.生活水平情况: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新农合参保人数18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425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58人,留守老人12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卫生厕所改建率为70%,公路100%通达,互联网普及率为100%,拥有大于60平方米的卫生室2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37户,巩固户10户,到目前为止还有5户未脱贫;全村户籍户数为411户,外出户数25户,在本村从事二三产劳动力比重为12%。

6.调查问卷情况:全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随机走访50名村民,其中男性31名,女性19名;小于20岁的3名,20-35岁9人,35-55岁21人,50-60岁10人,60岁以上7人;未上过学的4人,小学、初中分别为4人、31人,高中或中专10人,大专及以上的1人;有村干部3人,镇村民47人;有30人知道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占60%,20人不知道,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的讲解;村民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分别有17人、15人;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是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医房子大了和上学容易,分别有36、16、6;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生活费用,有18人,占36%;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多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共20人,占40%;认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最多的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分别有33人、29人、28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的是提供资金扶持、、提供技术帮扶和提高收入水平;大部分村民希望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割胶技术进行培训。

三、乡村振兴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

经过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通过对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的村和相对较差的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能力不足,投资力度不够,受有关政策和农村实际情况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依靠上级政府,农村自主建设积极性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无法满足现状村民的需求。

2.农村产业发展不够完善。经济发展较差的村由于自然因素制约,耕地不足,交通不便,无法合理发展二三产业来促进农村发展,也无法调整农作物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热带高效农业,基本都是基础种植,低效种植为主,整个产业发展较为单一。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目前也面临产业链较短,整体发展规划不够等问题。总体来说,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高,各产业无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3.农村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生活污水、垃圾,农药化肥和人畜粪便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现在农村的粪便综合利用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大节水灌溉的普及率。我县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的集中处理,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非常低,农村村民大部分都是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

4.农村人才严重不足,缺乏生产技能。一是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二是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足,大学生村官人数也严重缺乏;三是劳动力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出现劳动力不足,甚至撂荒等现象;四是农业生产技能不足,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自主学习不够,亟需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5. 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建议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

1.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

3. 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当地特色农作物、农村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4. 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到基层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5.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坚定绿色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冬季瓜菜、优质水果等热带高效农业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7.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财政投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二是进一步降低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批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周期,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企业;三是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提高农民获得感。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2

富平县统计局根据市局安排,抽选张桥镇原李村和巨贤村作为乡村振兴之路调研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调研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从业情况、农村环境、乡村治理、农民增收问题等开展调研,着重研究我县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张桥镇位于富平县城东南20公里处,与蒲城、西安阎良区、渭南临渭区接壤,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称,是富平县的东大门,辖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下辖11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人。张桥镇原李村和巨贤村,均属非贫困村。其中原李村为富平创建标准化、规模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示范样板村,该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较好成绩,是张桥镇乃至富平县样板村。巨贤村现已成立了产改小组,工作即将陆续开展。

(二)产业发展情况。原李村和巨贤村以甜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重要增收产业。富郁香甜瓜是当地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截止目前,原李村甜瓜种植面积800亩,单产1500-2000公斤,实现产值280万左右。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占地120亩。现代设施畜牧养殖设施3个,占地15亩。目前两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实现转移,主要从事种植业与畜牧业。 

(三)农村环境问题。通过对两个村的调研了解,目前两个村正按照渭南市相关政策和经验模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鼓励企业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领,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污水治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两个村基本上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受益的发展目标。

(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近年来,张桥镇立足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先行先试,通过规范乡规民约、整理家风家训等开展一系列活动举措,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文明新风尚,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多种措施提倡红白喜事简办,不仅减少了攀比浪费之风,也实现了“两降一省”,即降低了村民负担和亲友负担,做到了省时省事省力。同时也推动村民将孝道尽在平时,带动乡村更加文明和谐,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 

(五)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等情况。近年来,张桥镇紧紧围绕“建基地、兴市场、扶龙头、促营销、树品牌、保增收”的工作思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甜瓜种植,使原李、原马、三合、华张、巨贤、铁门、念田等村从传统、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甜瓜面积、产量逐年迅速增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甜瓜作为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良,甜瓜品质逐年提升。同时我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甜瓜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紧抓不放,重点扶持,强力发展,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下功夫,采取举办技术讲座、大型瓜菜推介会、致富能手表彰会、创建绿色通道等形式,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种植甜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甜瓜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全县甜瓜不出产地就卖上好价钱,甜瓜真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更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2006年取得了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证,2008年2万亩甜瓜被中国果业协会命为优质甜瓜生产基地,2009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富郁香”甜瓜商标,产品远销全国22个省、市。2014年已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二、富平县“三变”改革现状

(一)产改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3个、千村试点百村示范“三变”试点村16个(其中齐村镇董南村同时为产改村)共计18个,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其中贫困村12个),2017年产改及“三变”工作做的好的镇(街道)有庄里实验区、宫里镇、齐村镇。

(二)当前产改工作现状。

1、2018年陕西省农村“三变”改革“千村试点”行动,我县确定了18个村即:资源性资产村是庄里试验区三河村,到贤镇西仁村,张桥镇原李村,老庙镇老庙村,留古镇惠高村,淡村镇都村,薛镇赵老峪南村,流曲镇大岗村,曹村镇大渠村,宫里镇大樊村;经营性资产村是城关街道办南韩村,东华街道办怀阳村,齐村镇董南村;集体资产“空壳村”是刘集镇街北村,美原镇团结村,梅家坪镇车家村,薛镇安党村、赵老峪北村。要求以上各村,按照省市产改工作部署和安排,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三变”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各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创建1--2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如宫里镇大樊村、淡村镇中合村、张桥镇原李村,使镇域内其它村学有样板,做有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产改工作。

2、根据脱贫摘帽工作要求6月底以前,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不涉及贫困村(或贫困村较少)的镇(街道)要安排3—5个非贫困村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产改及“三变”试点工作,为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打好基础,2018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

(三)“三变”改革取得成效

1、大樊村模式。“三变”试点村宫里镇大樊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第三方机构介入,进行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股权设置,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该村模式有可复制、可借鉴之做法。该村现正在申请省级产改试点村。

2、城中(郊)村模式。庄里镇庄北村为城中村,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学习西安市高陵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富平县庄里实验区庄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庄北村模式的缺点是集体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等均无《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

三、富平县“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任务重

1、通过实施2017年度产改试点工作,全县大部分镇(办)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工作仅有粗浅认识。同时,今年产业扶贫办整合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先期安排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但目前仅有12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余70个贫困村未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影响贫困村产业脱贫项目实施。

2、根据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7]11号)文件精神,渭南市产改办要求全市每个县2018年底全面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3、产改及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涉及到农业、财政、国土、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诸多部门,目前仅有农业部门全力以赴抓此项工作,其余各部门认识尚未到位,工作中以参与或应付为主,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他部门对农村的投资、税费减负、项目建设及文化古迹(古树)评估等工作,农业部门无法独立完成。建议县上统筹将清产核资具体业务工作,交由相关部门单独完成,最终以镇(办)为单位交产改办汇总上报国家系统。

(二)工作时间紧

按照脱贫攻坚摘帽工作要求,2018年10月前,82个贫困村必须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现在仅12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受村级“两委”换届影响,目前贫困村仅有庄里镇、薛镇等召开了业务培训会,但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三)资金短缺

1、2017年开展产改及“三变”工作以来,县产改办牵头负责落实产改各项工作,到2018年元月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含非贫困村)。2017年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128号文件,要求由县财政拨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资金150万元,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落实到位。今年产改及清产核资工作各项费用仍无着落。

2、今年农业部等九部委要求开展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由于该项工作量大面宽,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省市会议要求,由县级部门具体业务指导、镇办配合、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该部分资金也需县财政予以解决。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研究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农村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根据市统计局统一安排,县统计局组织调查专班,于2018年5月21日-24日,赴黄堡镇寨湾村、店垭镇格栏坪村、马桥镇尧治河村,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调研方式,了解三地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

一、调查问卷情况

对3个村90人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乡镇干部占6%,村干部占13%,村民占63%,其他人员占18%。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知晓率88.89%。按照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统计情况如下:

(一)对乡村振兴感兴趣的是

选择产业兴旺感的有26人,生态宜居21人,乡风文明14人,治理有效9人,生活富裕20人。

(二)认为家乡变化最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

认为工作机会多了有28人次,房子大了30人次,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81人次,医疗方便了66人次,上学容易了33人次,其他5人次。

(三)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

选择医疗保险的19人,请客送礼的25人,教育费用的13,生活费用的16人,农业生产投入的12人,选择其他的5人。

(四)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15人选择培育新型产业,21人选择发展集体经济,24人选择提高居民的文化教育素质,7人选择优化居住环境,2人选择增加就业,21人选择提高居民收入。

(五)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多选)

选择资金80人次,人才70人次,土地9人次,技术53人次,市场35人次,其他3人次。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期盼的是(多选)

选择提供资金扶持的60人次,提供技术帮扶的39人次,提供就业机会的20人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14人次,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16人次,改善住房条件的4人次,提高收入水平的19人次,处理好垃圾和污水的35人次,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的6人次,改善孩子教育条件的13人次,保护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的30人次,其他2人次。

(七)如果有培训,最想参加的培训

选择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41人,外出打工技能的6人,国家有关政策的17人,销售、营销技术的11人,借贷知识的2人,环保知识的12人,其他1人。

二、经验与启示

寨湾、格栏坪、尧治河三村在发展上,立足本村实际,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走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

(一)产业发展好。尧治河村矿产资源丰富,由矿起家,现已经形成以磷化工业为主,水电、白酒、旅游、配套餐饮服务业为辅的五大产业。格栏坪村种茶历史悠久,在茶上做文章,几乎家家有茶园,成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有3家,打造出了优质茶叶品牌,产品早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寨湾村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争取省、县补助资金350余万元,利用区位和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业农村生态乡村旅游。

(二)生态环境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村都大力发展旅游。2014年、2015年尧治河村、格兰坪村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前贫穷落后的寨湾村,如今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农业、农村、农民、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发展起来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和村民的素质、改变了村容村貌。

(三)乡风民风优。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2014年尧治河村出台《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办法》:对村民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办理中吸烟、喝酒等方方面面作了明文规定,进行了限制,在网络上被定格为“史上最牛村规”。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家庭文化氛围,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还大力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家训家教家风教育、评选十佳婆媳、十佳公婆、十佳儿女、五星文明户、四世同堂家庭、无烟家庭、无酗酒家庭等。

三、主要制约因素

(一)发展资金欠缺。资金的短缺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被部分调拨,削弱了通过资源交易取得建设资金的能力。

(二)人才回流难。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够强,存在后备不足、无人愿意干的窘困局面,学历高、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当村干部。

(三)公共服务资源差。在各级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打造本区域重点学校、重点医院的背景下,农村成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资源极为匮乏。很多村的小学数年前已经撤并,村民们只能将小孩送到其他村里小学或者镇里上学,有的干脆就地买房、租房,加重了农村教育的负担。村级卫生室都一般只有1名医生,要负责全村的基本卫生服务。与中心医院的专科医生相比,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工作量更大,待遇却偏低,影响了优秀医生到乡村服务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招贤纳士,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掀起我要去农村的新热潮。

(二)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县级或者乡镇统筹制定乡村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等新情况的出现,说到底都是农业供给侧出现了问题。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集聚。加强农产品品牌质量建设,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合作经济,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采取“支部+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结合各自特色优势,以“节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创新集体股本,鼓励各村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壮大集体经济。

热门关注

个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多篇

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基础设施主要措施成效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司人文关怀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共享无目录全口径数据,打造智慧检验检疫促质量提升

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升乡贤工作成效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教育科关于我局“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绍兴文旅国际化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支行基层网点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浅谈工会工作的创新与突破

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流运输业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对百货大楼党建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农村应急广播情况的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乡实现高质量退出的实践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人大监督的调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新增旅游包车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过程咨询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中学宿舍楼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调研

可行性研究报告

酒店综治工作总结

可行性研究报告

酒店个人工作总结

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页

我的
下载